新聞資訊 / News
鋼筋混凝土結構檢測鑒定中的若干問題
發布時間:
2022-07-11 09:21
袁海軍
(國家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100013)
Some Problem for Testing and Appraiser of RC Structures
【摘要】本文根據近年來工程檢測鑒定的實踐,對鋼筋混凝土結構檢測鑒定中有關小芯樣問題、工程鑒定時相關標準的引用問題以及應引起重視的其他若干問題作一簡要的介紹。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結構 檢測鑒定 小芯樣 鑒定標準 結構驗算
1 前 言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已有建筑的檢測和鑒定,已逐漸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已有建筑不論是勘察、設計、施工、使用等方面存在缺陷,還是受到氣候作用、化學侵蝕引起結構老化,均會造成工程隱患,降低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為了確定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否滿足要求,需要對工程結構進行檢測和鑒定,對其可靠性作出科學評價,然后進行維修和加固,以提高工程結構的安全性,延長其使用壽命。本文根據筆者近年來工程檢測鑒定的實踐,談談鋼筋混凝土結構檢測鑒定中的若干問題。
2 各種混凝土檢測方法應注意其適用條件
結構混凝土強度檢測方法可分為非破損法和局部破損法,其中常用的非破損測強方法有回彈法和超聲-回彈綜合法,局部破損測強方法有鉆芯法和拔出法。各種方法都有各自的優、缺點,象回彈法操作簡單,使用方便,但測試精度相對較差;鉆芯法操作復雜,又需水源、電源,但測試精度高。檢測混凝土強度需工程具體情況和具體條件來選取一種或二種方法(見表2.1)。
混凝土強度檢測方法比較 表2.1
檢測方法 |
測強回歸曲線 |
混凝土齡期 |
強度范圍 |
重要條件 |
回彈法 |
R≈0.02497N2.0108×10-0.0358L |
14~1000天 |
10~60MPa |
表層與內部基本一致 |
超聲-回彈 綜合法 |
卵石: =0.0038V1.23×R1.95 碎石: =0.008V1.72×R1.57 |
7~730天 |
10~50MPa |
需有對測面 |
鉆芯法 |
=α(4F)/(πd2) |
/ |
>10MPa |
芯樣直徑不得小于2倍骨料直徑 |
拔出法 |
圓環式:fCcu=1.59F-5.8 |
/ |
10~60MPa |
圓環式:骨料直徑不大于40mm. |
對于長齡期的混凝土,不能單一用回彈法測強,而必須用鉆芯法進行修正。
回彈法測強時,必須注意回彈儀的檢定和碳化深度的測量?;貜梼x必須是在標準狀態下,按規定要求進行檢定后,才能使用。另外,碳化深度直接影響構件強度的推定,當碳化深度為1mm時,強度降低5%~8%;當碳化深度為6mm時,強度降低32%~40%??梢?,對混凝土碳化深度的測量需引起足夠的重視。
3 混凝土小芯樣問題
鉆芯法中所規定的芯樣直徑為100mm或150mm,但在實際工程檢測中,由于一方面因構件中鋼筋間距過小,給鉆芯取樣帶來困難,另一方面在柱上取芯,對柱截面削弱太多,往往用直徑小于75mm的小芯樣來作抗壓試驗。從國內多家科研單位的試驗資料來看,對小芯樣的看法不完全一致(見表3.1)。從廣東某工程不同直徑混凝土芯樣強度的比較看,小芯樣強度偏底,標準差較大(見表3.2)。
各單位混凝土小芯樣的試驗研究 表3.1
研究單位 |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 |
上海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 |
天津港灣工程研究所 |
同濟大學 |
東南大學 |
芯樣直徑 |
φ50、φ75 |
φ75 |
φ50 |
φ44 |
φ50、φ75 |
芯樣數量 |
各30個 |
178個 |
26個 |
/ |
各22個 |
與標準芯樣的強度關系 |
|
|
|
|
|
備 注 |
看法一致:小芯樣離散性較大,取芯數量應增加。 |
廣東某工程不同直徑混凝土芯樣強度的比較 表3.2
混凝土強度等級 |
C30 |
C20 |
||
芯樣直徑 |
φ75 |
φ100 |
φ75 |
φ100 |
芯樣數量 |
15個 |
15個 |
18個 |
18個 |
強度范圍(MPa) |
13.8~46.0 |
19.4~36.7 |
10.0~37.9 |
11.7~29.7 |
強度平均值(MPa) |
24.6 |
28.5 |
19.4 |
22.3 |
強度標準差(MPa) |
9.2 |
5.5 |
7.3 |
4.9 |
因此,對直徑小于75mm的小芯樣檢驗時,需慎重采用,以免引起對檢測結果的更多爭議。
4 工程鑒定時有關鑒定標準的引用問題
目前,建筑物鑒定的主要標準有《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95)、《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50292-1999)、《工業廠房可靠性鑒定標準》(GBJ144-90)和《危險房屋鑒定標準》(JGJ125-99)等,各種標準在具體鑒定時,都將其分為不同的層次來進行。而這幾本鑒定標準間的層次關系(見表4.1)容易被忽視,甚至出現鑒定標準引用不當的問題。
各鑒定標準的層次關系 表4.1
層次 |
第一層次 |
第二層次 |
第三層次 |
第四層次 |
標準規范 |
現行設計規范: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等 |
《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工業廠房可靠性鑒定標準》 |
《建筑抗震鑒定標準》 |
《危險房屋鑒定標準》 |
適用范圍 |
擬建、新建工程 |
已建成二年以上且投入使用的已有建筑 |
主要對1977年以前未考慮抗震設防的建筑 |
既有房屋的危險性鑒定 |
構件 承載力 |
要求最高 |
比現行設計規范有所降低(約5%~10%) |
比現行抗震設計規范降低較多(8度時,約15%~30%) |
構件的承載力嚴重不足或喪失,已引起結構外觀的損傷。 |
設計使用年限 |
50年 |
接近50年 |
少于30年 |
危房應拆除或采取相應的措施 |
已有建筑物在鑒定后,通過采取加固措施一般還要繼續使用,不論從保證其下一個目標使用期所必需的可靠度,或是從標準規范的適用性和合法性來說,均不能采用已被廢止的原設計、施工規范作為鑒定的依據?,F行的設計、施工規范可以作為鑒定的依據之一,但其針對的擬建、新建工程,不可能系統地考慮已有建筑物所能遇到的各種問題。鑒定工作應該依據的是鑒定標準,鑒定標準概括了現行設計、施工規范中的有關規定,也體現原設計、施工規范中尚行之有效的相關規定。
對已有建筑規定的抗震鑒定目標,比抗震設計規范對新建工程規定的設防標準降低較多。因此,不能按抗震設計規范的設防標準對現有建筑進行鑒定,也不能按現有建筑抗震鑒定的設防標準進行新建工程的抗震設計。
5 鋼筋混凝土結構檢測鑒定時易被忽視的幾個問題
對于鋼筋混凝土結構,一般著重檢驗混凝土強度,裂縫分布和梁、板、柱構件鋼筋配置。通過筆者
在南方地區的工程檢測情況看,鋼筋的力學性能和梁、柱節點區的配筋存在質量問題的工程時有發生,例如深圳某廠房從柱中抽取的Ⅱ級鋼進行拉力試驗,其屈服強度只有規定值的70%,梁柱節點未設置箍筋,已引起部分節點斜向裂縫。
混凝土結構中挑出部分陽臺、走道,應是結構鑒定時不可忽視的部位。一方面,懸挑部分多為靜定結構,一旦構件承載力不足,就容易發生事故;另一方面,懸挑部分其頂端往往設有邊梁,懸挑部分在計算時很容易作為均勻荷載考慮,而忽視實際上頂端集中荷載的存在。
對于較大跨度的廠房,頂層邊柱的大偏壓問題應引起足夠重視。一般情況下,頂層邊柱隨著樓層往上其截面變小,柱中配筋變少,在考慮地震荷載組合的情況下,頂層邊柱在主彎矩平面內配筋容易存在欠缺。
另外,由于廠房的活荷載較大,對樓板承載力的計算必須考慮活荷載的不利分布,主梁在集中荷載作用的部位需驗算其受剪承載力是否滿足要求。
6 用結構分析與設計軟件TAT進行結構驗算時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利用結構分析與設計軟件進行結構驗算,由于軟件本身所提供的數據開關較多,對同一工程的結構驗算,因技術人員所選設計參數的不同而會有所不同。但所選結構模型與設計參數,應是盡可能接近結構的實際情況。
(1)底層層高 計算高度應從基礎頂面算起,而不從室內地面算起。
(2)周期折減系數 需根據結構型式與填充墻的情況選取合適的系數。
(3)抗震等級的調整 TAT軟件不會根據結構設防烈度和結構總高度來確定其相應的抗震等級,需要在參數修正時進行調整。
(4)梁、柱箍筋間距的調整 TAT軟件所默認的箍筋間距為100mm(加密區),但在實際工程中有設計間距為150mm或因施工時達不到設計要求的情況,箍筋間距的調整就需根據實際情況作調整。
(5)梁、柱構件承載力的評定 一般情況下柱基本上為構造配筋,混凝土的強度對柱的軸壓比影響較大;梁的配筋計算,會因其支座彎矩的調幅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對梁構件的承載力不宜單一根據支座或跨中配筋情況來判斷梁的承載力,而要考慮梁調幅的跨中彎矩(M0')與支座的平均彎矩(1/2(M1'+ M2'))之和是否大于按簡支計算所得的跨中彎矩(M0),來進行綜合判斷;另外,TAT軟件對梁的配筋計算時,是不考慮板的作用的,即不能按T形梁進行計算。如果按T形梁計算,其跨中配筋會有所減少。
(6)鋼筋強度設計值的調整 當所檢測結構混凝土強度過低時,需對相應構件內鋼筋的強度作一調整。
(7)梁上荷載問題 從筆者所做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的鑒定來看,如果某一工程設計有問題,很多情況下是由于設計人員在荷載輸入時,少算或漏算隔墻重量(梁上荷載),引起梁的配筋不足。導致這種情況產生的另一原因是由于結構計算軟件在未輸入梁上荷載的情況下,計算軟件在進行數據檢查時不會出錯,得出錯誤的計算結果(而不象樓面荷載,必須有荷載定義,如果缺少這一步,就會提示出錯信息,而使計算工作無法進行)。因此,在利用TAT軟件進行結構驗算,隔墻重量不能少算或漏算。
以上是筆者在工程檢測鑒定中的一點膚淺體會,不妥之處望批評指正。
相關資訊
2021-09-15
2021-09-15
2021-09-15
2021-09-15
2021-09-15
2021-09-15